2012年11月16日

[543] 奇怪,待在舒適圈裡面有什麼不好!?

待在舒適圈裡面,大概就跟這隻貓頭鷹一樣,看起來真的很舒適來源
咕狗一下「舒適圈」,會發現一堆文章標題叫做「走出舒適圈」、「離開舒適圈」、「脫離舒適圈你才會加速成長」(阿長那麼快是要幹嘛?,彷彿舒適圈是甄嬛誤殺果郡王的毒藥,離得越遠越好。加上企業老闆指責年輕人不肯走出舒適圈,像一張脆弱的白紙,不敢被書寫,沒有勇氣不知上進,害怕失敗和承擔責任,所以不敢挑戰「艱困圈」(私以為都取名字叫艱困圈了,還硬要去闖的大概易於常人)。


阿姣就想,舒適圈真的有這麼差嗎?
那我們先來看看舒適圈的定義-「舒適區(Comfort zone)指的是一個人所處的一種環境的狀態和習慣的行動,人會在這種狀態之中感到舒適並且沒有危機感。」換言之,舒適圈就是一種覺得很安全的心理狀態

聽起來很棒耶!那請問大家覺得自己處在舒適圈「舒適且沒有危機感」的狀態嗎?有的請舉手!(嗯,很好,沒人舉手XD
  • 正在準備考試的孩子們,你們覺得很舒適嗎?
  • 越接近畢業越害怕找到一份22K的薪水,但其實有找到工作就萬幸了的你,覺得很舒適嗎?
  • 很賭爛公司老闆同事卻不敢隨便換工作,就怕再也找不到好工作的你,覺得很舒適嗎?
  • 拼命存錢想買房子/開咖啡廳/孝順父母/養老婆小孩/包二奶/順便包二奶的小孩的你,覺得很舒適嗎?
  • 每天有媒體和企業家轟炸現在的年輕人很軟爛/缺乏責任感/不求上進,所以只好麻木不仁/每天下班78點還要趕去上英文日文自我進修的你,覺得很舒適嗎?
  • 看著寶傑西屏、皓平每天都在告訴你地球要毀滅了,未來10年冰山會融化,超級颶風會帶領人類滅亡,你覺得很舒適嗎?
那些媒體名嘴、企業家憑甚麼指責人家只想待在「舒適圈」,我們連買個舒潔都要算平均公克價格了「舒適圈」是在哪=.=...現在的世道人人自危,每天活在一成不變、煩亂嘈雜的生活中,茫茫然、不知所託為何不知未來在哪?如果真的能讓阿姣找到自己的舒適圈,那我就在總統府前表演「冰嘻」(詳情請洽容)給大家看

舒適圈看來應該是人人追求的天堂來源

接下來再看看不知道是哪個心理學家的,但是廣為流傳的「舒適圈」圖解:
  1. 內部是做過事情、擅長的工作、熟悉的人、不用多花時間、有很高的把握達成、不用多花力氣
  2. 外部是沒做過的事情、不擅長的工作、陌生的人、要多花時間、沒什麼把握達成、要多花力氣。 
說實話,怎麼看都是舒適圈裡面比較好

灰長荒謬來源
來看看同樣不知哪個天才老外的,一樣廣為流傳的上面這張圖,他的意思就是-「只要你去接觸陌生人,花很多時間和力氣去做沒做過,並不擅長的工作同時你不能太有把握你會成功那麼好事就會發生

親愛的讀者,你可能跟阿姣一樣無言
 
維基百科說(請原諒阿姣引用網路資料在舒適圈裡人云亦云,反正媒體企業名嘴濫用的舒適圈也不是太嚴謹):

非常成功的人通常會走出自己的舒適區,去達成自己的目標。舒適區是一種精神狀態,它導致人們進入並且維持一種不現實精神行為之中,這種情況會給人帶來一種非理性的安全感。類似惰性,當人圍繞自己生活的某一部分建立了一個舒適區之後,他就會開始傾向於呆在舒適區內,而不是走出舒適區。走出一個人的舒適區,他們必須在新的環境中找到新的不同的行動方式,同時回應這些新的行動方式所導致的後果。

我相信大家沒有很認真看上面的說明,綜合全體定義,我就翻譯一下:
  1. 舒適圈是一種感覺安全的心理狀態。
  2. 待在舒適圈是一種不理性、不現實的行為懶惰
  3. 成功的人通常都會走出舒適區
  4. 走出舒適區的方法就是去新的地方做新的事情,承受新的後果。
------>我承認我搞混了。我以為追求安全感是人人都想要的,結果追求安全感變成一種懶惰的行為,為了成功,我們就要強迫自己去做感覺不安全的事情。嗯......(腦袋打結)


快把你的懶屁股給我離開舒適的床來源

終於要結論了
阿姣個人以為,台灣社會之所以會瀰漫著濃厚的躁動與不安全感,正是因為有一種集體「勉強自己」的歪風所造成。大伙沒有先瞭解自我和擁有的條件與籌碼,以及所處的環境,就急急忙忙無頭蒼蠅似的跟著媒體、政府、企業老闆、名嘴、奇怪的勵志暢銷書隨之起舞,一昧地為了「成功」而行進,儘管走得再遠,卻因為沒有鎖定正確方向而到不了目的地每個人都追逐「夢想中的自己」,而不是停下來看看「真正的自己」,更可悲的是,這個「夢想中的自己」還是別人的夢,例如大家廣泛隨意地引用的「遠離舒適圈」就會成功,這就是一種奇怪的夢

郭富城在《寒戰》裡面好帥,夢裡也想跟他抱抱>///<

阿姣認為,不要盲目追求別人定義的「法則」或「成功」,待在舒適圈並沒什麼不好,但前提是我們要先做一些功課:
  1. 認清楚自己是誰,擅長什麼、喜歡什麼。
  2. 找到自己生命中最熱愛、最能夠發光發熱的地方。
  3. 然後就在那裡好好舒適地待著。
  4. 待在你喜歡的地方,你就會積極上進、充滿熱情幸福快樂(或許)。

那你會問說,找尋的過程很累很辛苦耶!也不知道找不找得到?那你不要找也是可以,就安安份份的待在自己盡量舒適的圈子裡,知足也未嘗不可。
你還會問,怎麼樣才知道這是不是屬於我的那個位置?說真的,東西合不合味口、衣服合不合身,你自己很清楚嘛!

很多事情大家心裡有數,只是要不要坦承的面對自己,沒有那麼屁股就不要吃那麼辣,沒有那麼多心神就不要亂劈腿,切切實實的把手上握有的每一天都過好,把小確幸累積成大確幸,你就是最好的!We will all be okay

5 則留言:

  1. 個人意志的選擇

    你沒弄懂舒適圈的概念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親愛的匿名者你好:

      相信舒適圈有他學理上的嚴謹定義,但由於大家濫用了「跨出舒適圈」的這件事情,讓我觀察到許多人(包括我自己)也曾經倉促勉強自己做了許多決定而痛苦著。
      所以這篇文章的目的不在於探討「舒適圈」的學理概念,而是在於希望大家先做好第一個「瞭解自己」的步驟,再進行接下來的各種行為。
      當然,如果你有其他關於舒適圈的看法或者是專業的學理提供,阿姣絕對是相當歡迎^_^!

      刪除
  2. 竟然還有玲瓏的冰吸! 也真是太好笑了!

    不過我想阿姣會有這樣的感想
    一定也是有幾次誇出舒適圈的經驗
    先不論匆促跨出之後的結果如何
    我想一定有更了解自己一些
    (跟沒有跨出相比)

    對於那些很想做某些事 卻又有點怕的的人(像是偶)來說
    這個斯羅根"跨出舒適圈"可能會有鼓起勇氣的效果

    雖然我現在傾向於安逸自在的生活
    但是我覺得這個跨出的衝勁的確曾經深刻的影響我的生活
    雖然我也曾經痛苦過 但也曾有所獲得
    算是有打平啦!(沒有白白痛苦過)
    我想最大的價值 還是在過程中多了解自己了一些~

    回覆刪除
  3. 其實,跨出舒適圈,並不等於丟棄原本的舒適圈。
    也就是說,所謂的跨出舒適圈,其實就是「擴張自己的舒適圈」。
    人沒有接觸新事物,就會怠惰。
    因為我們在熟悉的領域裡,會找到了「取巧」的秘訣,所以我們不用發揮全力,就能用取巧的方式安居於舒適圈。
    而跨出舒適圈,並不只是跨出去而已;跨出去之後,人會進入一個「些微焦慮,但卻提升了工作表現」的區域。
    我們會因為新的刺激而焦慮,卻也會興奮、重燃熱情,然後我們會重新挖掘自我的潛質,尋求新力量。
    而在新的區域待久了,這個區域就會慢慢成為新的舒適圈。我們又會再怠惰,但比起之前舊的舒適圈,我們終究是已經有所成長了。

    也就是,比起不曾跨出舒適圈時的自己,新的舒適圈變大了,我們的地盤擴大了。
    我們會變得更聰明、更有錢、人際關係更好、生活更豐富,而且,依舊感到舒適自在。
    因為我們成長了。

    如果在那個提升工作表現成長的微焦慮區域待得不夠久,在這區域還沒變成我們的新舒適圈,我們就繼續往外跨更遠呢?
    那焦慮會因過度增加而超出我們的負荷,進而開始使我們的工作表現非但沒有提升,反而因壓力過大而開始衰退。

    一個好的管理者、教育者,應不斷促使自己的管理或教育的對象跨出舒適圈,但又要使其不超出那個最能提升表現的區域。

    回覆刪除
    回覆
    1. 寫得太好了,除了給你按讚之外,沒有別的話了!

      刪除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