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1年7月20日

[假文青] 2011英國皇家芭蕾舞團「英倫經典」-1 色飽和度(Chroma)

 這次演出由三段舞碼組成:
「色飽和度」(Chroma)、「狂想曲」(Rhapsody)、「DGV」

色飽和度、25min、編舞-Wayne McGregor、音樂-Joby Talbot, Jack White III:
這是我第一齣完整、現場觀賞的現代芭蕾表演,首先衝擊我的是Toby的音樂,碎裂、錯落、尖銳、強勢,讓人不自覺挺坐觀賞,然而舞者運動與音樂的貼合卻又消 弭了音樂的衝突感與隱隱的不安感,達到一種詭異的平衡與和諧(?)。有別於古典芭蕾的優雅、精緻,色飽和度讓我領悟現代芭蕾的奧義不在方正和精準,而是流 動、力度、彈性、極化、撞擊的動態過程,能去到什麼境地?看到什麼視界?做到什麼層位?
而John Pawson設計近乎純白的背景,恰好讓觀眾完全專注於舞者的肢體動作上,事實上,這樣全白的背景也造成了有趣的效果(容後再敘)。舞者四肢、軀幹、頭頸 在Wayne編排之下屢屢突破極限,呈現出不可思議的力與美的平衡,舉腿180以上是家常便飯、全身關節與呼吸靈活的律動讓人誤以為是3D的電腦特效才做 得出來。霎時間,我突然發覺在舞蹈時,每一次自我突破、每一次更高、更長、更遠的要求中,最終目的是在於讓身體可以任意做到任何動作、表現任何質地、表達 任何情感。思及此,心中某個框架似乎鬆脫了,舞蹈終究是一種「表演藝術」,涉及情感、敘事、思想、美感,但這相當殘忍、且確確實實地根基在完美的技術上- 「舞者的世界果然是非常殘酷的」。
 
國立中正文化中心/提供

表演的舞者總共有六男四女,有一個東方女舞者,一個黑人男舞者,其餘都是白人。男女舞者兩兩配對跳舞,或者群舞,或者雙人舞,由於膚色、髮色的差異,在接近 純白的背景之下更加明顯,有一位紅髮的白人舞者在舞台中央投射光的照耀下旋轉,透過光的照射,汗水四散如水晶淋漓,不經意的美讓我大為震動;舞台上有時是 一對白色的和諧、有時是一黑一白的對映、有時是萬白叢中一點黑的跳躍,我不禁好奇這是刻意的安排,或是美麗的巧合?謝幕的時候,最後一位黑人男舞者得到的 掌聲特別大聲,我相當好奇為何他會特別得到我們(台灣人?)的青睞,後來我在中場休息的大廳得到答案(以下全程台語發音):

爺爺:「嘿跳舞A隴就哩害A,真正要練,看怹A咖骨那麼軟Q!」
奶奶:「嘿阿!阿嗯哥隴總北北A,看隴看嘸,嘎那he勒歐歐A,看料尚清楚,北A底斗愛歐A郎嗯嫁看有!」

翻譯--
爺爺:「跳舞的人好厲害,真的要努力練習,看他們的腳筋好開阿!」
奶奶:「對阿,不過都白白的,看不清楚,只有那個黑黑的看得最清楚,白的底就要黑的人才看得到阿!」

我想,當初在設計舞台、選舞者,以及Eric underwood 本人應該都沒有想到這個結果吧XD

請大家欣賞一下歐郎Eric underwood精湛的表演:

沒有留言:

張貼留言

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, Blogger...